1765年清代赵学敏的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记载三七:“大如拳者治打伤,有起死回生之功,价与黄金等”。
并将三七与产于东北和朝鲜的人参并列,称三七“颇类人参,人参补气第一,三七补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人并称曰人参、三七为药品中之最珍贵者。”显然,在那个时代三七已作为一种重要而珍贵的药物被广泛利用了。
赵学敏(约1719-1805),字依吉,号恕轩,钱塘县(今浙江杭州)人。清代著名医学家。他博览群书,对天文、历法、术数、方技、医药、卜算等书籍多有涉猎。
《本草纲目拾遗》全书共十卷,主要收载《本草纲目》未收录的新品种编成此书,载药921种。其中以未收载的为主,亦有为之补充说明和加以厘正的。此外,本书还发掘了民间验方和当时传入的西医药资料。该书内容丰富,实用性强,是一部颇具影响的本草著作。
民国时期:云南文山曾以开化府名义用三七生产一种叫“白药丹”的药物,而后名医曲焕章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研制成 “百宝丹”,并捐赠滇军60军北上台儿庄抗日。百宝丹也就是现在的云南白药。
曲焕章(1880—1938年8月),男,字星阶,彝族。7岁丧父,9岁丧母,和12岁的三姐相依为命。1892年,到姐夫袁槐家学伤科。后自己配制百宝丹和其他伤科药方,开始行医。1898年,就医病人日益增加,曲焕章自采药材,与妻加工配制白药和其他伤科用药。1914年,经反复试制和实践,终于集大成始创“白药”。成为江川、玉溪、华宁等地有名的伤科医生。
1938年,曲焕章被国民党接往重庆,国民政府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以抗日救国为由,要曲焕章把万应百宝丹的秘方交给中华制药厂生产。曲焕章拒绝交出秘方,遂被软禁。后曲焕章忧愤成疾。1938年8月,曲焕章不幸辞世,终年58岁。